台東檳榔車站

台東檳榔車站:懷舊秘境中的文化鐵道景點|台東景點推薦

在臺東縣卑南鄉賓朗村,有一座見證時代變遷的老車站——檳榔車站。這座車站曾經是臺東線鐵路運輸的重要一環,然而,隨著東拓工程的進行,舊鐵道路線改道,檳榔車站也隨之被廢止。許多被裁撤的車站逐漸被時間遺忘,荒廢不堪,或是在等待復站的機會中日漸老去。然而,檳榔車站卻有著不同的命運,它的主結構保存良好,在經過一番修繕後,華麗轉身,成為一座充滿日式風情的懷舊驛站,繼續迎接每一位對歷史與鐵道文化懷有熱情的訪客。

檳榔車站怎麼去?

自行開車

開車導航到檳榔車站,或輸入954台東縣卑南鄉賓朗路486號即可

大眾運輸

搭乘東台灣客運8161、8163、8165、8166、8167、8168、8170、8171次,於賓朗站下車後,往賓朗路510巷步行約80公尺,即可到達。

台東檳榔車站擁有百年歷史,是臺灣少數仍然保有完整站體的廢止車站之一。它靜靜地佇立在臺東縣卑南鄉賓朗村,彷彿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想要造訪這處歷史遺跡,只需輸入賓朗國小的GPS定位,即可輕鬆抵達。

走進檳榔車站,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其典雅的日式木造建築,斑駁的木質牆面與復古的站名牌,彷彿讓人瞬間穿越回日治時期的鐵道時光。昔日,這裡曾是繁忙的車站,旅客的談笑聲與火車的汽笛聲交織成一幅動人的光景。然而,如今的檳榔車站少了熙來攘往的人潮,卻多了一份靜謐與懷舊的氛圍。站內保留了許多鐵道設施,如老式的月台、舊時的站務室,甚至還有昔日使用的車票剪票機,讓人得以一窺當年鐵道運輸的風華。

台東檳榔車站

檳榔車站初名日奈敷乘降場,大正11年(1922)總督府收購台東開拓株式會社里壠線時,才出現這座車站的資料,日奈敷(ひなしき)念做Hinashiki,取自檳榔樹格(Pinasiki)的諧音,這個很有和式風味的車站名稱不時與檳榔樹格部落的名稱混用,直到1937年才成為正式行政地區稱呼,由於坡度落差達到千分之21,考量火車頭動力不易克服,所以設計成折返式車站,一開始只有配置控制轉轍器和鐵路員工,昭和18年(1943)升格日奈敷停車場,才再增設一名站長。

戰後日奈敷大字改稱檳榔村,火車站名字也換成檳榔,之後再更名賓朗,不過車站仍維持原名,1982年配合東線拓寬工程,鹿野站以南路線改移至東邊的卑南溪旁經山里往台東,使得中興、嘉豐、初鹿、東成等舊東線小站同時裁撤,或許因位置偏僻,以致檳榔站那被遺忘的木造站房多年過去仍迄立不搖,2005年以”舊檳榔火車站(日奈敷乘降場、賓朗火車站)站房”的名義登錄為台東縣歷史建築,做為台東線僅存的木造車站與少見的折返式站場,還有它那蘊含悠久歲月的鐵道時光,加上那股隱身世外的靜謐氛圍,即便只是路過向它望上一眼,也很有放鬆的感覺。

與一般荒廢或等待復站的車站不同,檳榔車站以其獨特的懷舊魅力吸引著無數鐵道迷與攝影愛好者前來探訪。細細觀賞這座車站,能發現許多值得玩味的細節。站內的木製長椅依舊佇立於候車區,牆上則掛著舊時的時刻表與告示牌,彷彿旅客仍在等待下一班列車的到來。這些經過修復的歷史元素,為檳榔車站增添了濃厚的時光印記。

台東檳榔車站

檳榔站雖然是一座迷你型的火車站,卻也是一個肩負南北向會車大任的重要要站。這座車站以日本式的木造站房為建築風格,在建造時充分考慮地形落差,因此採用二層構造。上層包括了票房、站房以及候車室等功能區域,而下層則是站職務官的舍宅,為整個車站增添了相當豐富的歷史層次。

檳榔站的木造站房展現了日本獨特的建築風格,精緻的木工結構彰顯出豐富的文化底蘊。車站的二層構造不僅為旅客提供了便捷的票務和候車設施,同時也保留了下層作為站職務官的舍宅,呈現出火車站在歷史發展中的多元面貌。

檳榔火車站是東部鐵路沿線少數保存完好的日式木造火車站,在眾多因現代化而被廢除的車站中獨具特色。儘管木造站房的主結構已逐漸顯露歲月的痕跡,但整體仍然保持相當堅固。站房旁的水泥票房、木造廁所以及供應蒸汽火車頭所需的給水塔等建築也保存得相當完好。

然而,隨著歲月流轉,檳榔火車站的主建築已呈現日漸傾頹的狀態。反之,車站周遭古老的樹木成蔭,意外地讓檳榔舊車站隱身其中,營造出夢幻而富有追憶情懷的場景。站房與周邊自然環境相互交融,呈現出一種充滿詩意的景象,吸引著遊客追尋過去的美好時光。檳榔火車站以其獨特的姿態,成為保存古老鐵道文化的寶貴一環。

台東檳榔車站

不僅如此,站體周圍的環境也極具魅力。車站後方,一條舊鐵道靜靜地延伸至遠方,旁邊綠意盎然,讓人彷彿置身於鐵道電影的場景之中。沿著鐵道漫步,可以發現一些遺留下來的鐵道設備,如舊鐵軌、轉轍器等,這些細節無不訴說著這座車站曾經的繁華。而當夕陽西下,金黃色的陽光灑落在舊鐵道上,整個車站彷彿被時間染上了一層暖色,成為攝影愛好者最愛捕捉的畫面之一。

檳榔車站除了是一處懷舊的歷史景點,更是一個讓人細細品味時光流轉的地方。坐在站前的木椅上,靜靜地感受微風輕拂,耳邊彷彿還能聽見過往火車駛過的聲音。這裡的每一塊木板、每一扇窗戶,都藏著故事,等待著旅人細細品味。

檳榔車站折返式設計

檳榔火車站位於鹿野和臺東站之間,其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就是,與嘉豐站一樣,車站面臨著高達21%的坡度,因而選擇了相對罕見的折返式車站設計。這種獨特的配置使得對號列車經常需要在此停靠待避,直到對向單線過來的火車進入站內後,才能獲得出發的下一段路權。

檳榔火車站的折返式設計為應對高坡度而採用的智慧解決方案,使得車站能夠有效應對陡峭的鐵道坡道。當對號列車抵達檳榔站時,必須進行待避停靠,讓對面方向的列車完全進入站內後,方可繼續行駛。這樣的運作方式確保了安全且順暢的列車運行,同時突顯了檳榔火車站在鐵道交通系統中的獨特地位。

這座擁有相當豐富歷史背景的檳榔站,是遊客感受時光流轉、品味日式建築之美的理想場所。站內的木結構和建築布局不僅展現了車站的實用性,更為這個小巧而重要的站點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台東檳榔車站

賓朗村歷史

南王部落旁邊就是賓朗村,下賓朗是卑南族部落,當地居民原本是住在北方兩公里外的台地,經過四次遷移,大約在1931年來到目前居住地。部落居住以卑南族為主,街道格局仍保留棋盤式,此地有比較完整的原住民傳統生活方式。

賓朗村比較廣人所知就是十股地區由茄苳樹組成的綠色隧道,只要走過一次就會被那蔽天綠蔭給深深吸引,可惜因是位於車流超大的花東公路,很難避開車潮好好賞景,只能趁著搭車時的空檔偷瞄窗外的風景。在綠色隧道北端設有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卑南遊客中心,很適合旅人來此搜尋卑南地區的旅遊資訊。

檳榔車站是少見全檜木建造的車站,是日式建築風格。車站依照地勢的落差分為兩層,地勢較高的上層為站房、票房、候車室,站房下層為員工宿舍;下層外側為站長宿舍,原車站現由賓朗路510巷道路從中間分隔成兩個區塊。停駛廢站棄置後,民間人土承接這座歷史建築,以保有車站原本的風貌進行整修。但是目前無人整理環境,到檳榔車站注意安全。

台東檳榔車站

賓朗路474巷1弄位於檳榔車站前,呈現一條筆直的道路,令人聯想是否是昔日的鐵道路基。賓朗老人暨多功能活動中心及賓朗國小佇立於路旁,雖然規模迥異,但在宁靜的環境中少見遊人,似乎過於寧靜。或許須往南邊的下檳榔,才能感受到更熱鬧的氛圍。

這條路旁有一處名為「台東彩繪村」的景點,據說曾是檳榔車站副站長陳坤厚先生的居所。他將庭院繪上各種圖案,使其呈現五顏六色的風貌。若造訪檳榔車站,可順道來此拍照留念,雖然不能長時間停留,但一瞥即知,不同於竹東軟橋或台中彩虹眷村的漫遊感受。

檳榔車站是東線保存完好的木造車站遺跡之一。不同於里壠驛東線的情懷,檳榔車站保留了從檜木站房到月台、加水站等相關鐵道設施,周圍繚繞著群聚的樹木,形成一片綠蔭蓋天的原始天地。在此漫遊,可愜意地沉浸於被花草綠地環繞的寧靜氛圍,同時欣賞花東後山的鐵道風情。儘管存在維護不足和偏遠的缺點,但這些瑕疵難掩其獨特之處。若路經此地,不妨順道參訪,追溯台東線鐵道的歷史風華。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居民對於檳榔車站的保護與維護不遺餘力,這使得車站的結構得以完整保存。每逢假日,總能見到遊客來此拍照、散步,甚至有些鐵道迷會專程來這裡進行田野調查,記錄這座車站的點點滴滴。未來,或許這裡還有更多可能性,成為臺東地區重要的文化觀光據點。

如果你喜歡鐵道文化,或是對歷史建築有濃厚興趣,那麼檳榔車站絕對值得你花上一個下午細細探索。它不僅是一座曾經載滿回憶的老車站,更是一個能夠讓人靜心感受時光流轉的地方。當你踏上這片土地,或許也會在這份靜謐與懷舊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時光故事。

About admin

Check Also

台東景點:台東必遊景點!母子灣休息區的絕美海岸風光與悠閒時光

台東加母子灣休息區|秘境海景、療癒海岸線,台東必訪景點推薦!

位於台東東海岸的加母子灣休息區,是一個充滿自然美景的地方,也是當地居民和遊客喜愛的休閒地點。這裡擁有壯麗的海景、豐富的植被,以及完善的設施,使其成為一個能夠讓人完全放鬆、享受寧靜時光的理想場所。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